這篇"非常官方的『IMSPQ心得』"為了交成報請款而在寒假期間完成...

沒有額外的時間打下『IMSPQ遊記』

希望在神明的保佑下,我會永遠記得這四天的所見所聞

以下心得開始:

『這麼有趣的比賽,怎麼台灣一直以來只有成大的醫學院在參加?』當初看了比賽的公告,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向成大勇敢望外走的精神學習。

國內大部分的大學教育機構似乎都比較保守,一直以來談的國際化就只是增加英文課程時數、研究論文登上國際期刊、國際學生、國際姐妹校簽約,沒有直接嘉惠於同學的選擇;比較沒有、也比較不敢於做大類似比賽或表演等活動。但真正能讓同學在活動當中有所成長、並深刻體會國際間文化差異與學術能力上的刻板印象的就是一場轟轟烈烈、好好的比賽。

於是我不管自己已經要升上大四、似乎有點晚了,仍然決定開始準備競賽、開始在同儕間找人。找人的過程當中,有人只想顧好大四本分的課業、有人想把握升大四這最後一年暑假安排跟lab、出國、練舞或其他事情,有人單純怕自己英文程度不好,很不容易才找到北醫三人的另外兩個partner醫五的昱弘和同班的明紘,他們幾乎都是一口答應的,讓我能順利參加這次比賽,陪我完成這次長征,也培養了一些同袍情誼,真的很感謝。

這次聯絡的過程當中,很幸運受到很多人的幫助:網路上一位去年參賽的成大學姐的文章讓我對比賽有了初步的認識並且充滿期待;醫學系系辦的郁雯姊幫忙連絡了生理學科還有申請補助的事;很高興能聯絡上中國生理學會的蔡美玲秘書長,而且她人非常親切,並介紹了成大的帶隊李碧雪老師,一起都給了我一些鼓勵和提供經驗上的協助;主辦單位馬來西亞大學的Professor Cheng更是在我們到Wisma Belia的時候熱情招呼我們,讓我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對台灣今年能有兩隊參賽感到非常榮幸與高興。

今年生理學競試因為還只是第七屆,主辦單位馬來亞大學在競賽規則上又做了很大的調整,讓我們這次參賽整個就是面臨一個很大的未知數的挑戰。

藉由參加本次馬來亞大學主辦的亞洲生理學競試,和不少亞洲國家各醫學院校的學生能互相交流與激勵、互相學習與切磋,在這當中一定促進了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國際醫學生的合作關係與發展性。來到這裡參賽,真正深入他們的文化中觀察醫學教育,才是最直接的震撼彈,讓北醫三人深感國際語言環境下的教育與競爭力的重要性,『共筆!?』這大概只有我們台灣醫學生自己在自嗨吧!別人都在讀原文書的,別開玩笑了!資源不足他們就看很舊很舊的版本,一本書翻到書皮都沒了、紙張都掉了。而我們也真的因比賽而結交到很好的馬來西亞當地醫學生,也和許多醫學生留下連絡方式。

許多我們曾經認為資源不足的國家,如今派出來的醫學生也都不容小覷,經賽中的表現甚至所具備的醫學知識背景都已具有全球競賽的水準,早已走出亞洲的小框框,這大大地激勵了來參賽的北醫三人。另外,我自己深深地被泰國帶隊指導老師和醫學生之間患難與共的情誼所打動,沒想到師生之間竟然有如此深刻的情感、台上為台下而努力、台下為台上而祈禱。

這次回國後主要想給學校的建議也是不外乎:希望北醫能更看重這類的活動。學生剛上大學很多不懂,需要學校幫忙注意比賽訊息、爭取比賽機會、訓練比賽隊伍,才能趁年輕及早開始準備,競賽也能讓人更快成熟、不斷刷新讓自己更具備優良條件。首先當然希望學校本身能舉辦初選,選出條件更好(醫學+方言口音英文聽說能力、能做好台灣北醫的外交代表)的同學出賽;或者,學校甚至可以定期舉辦類似的競賽,不一定是甄選人用,單純可以作為校內同學間的交流、互相砥礪,在醫學學術上有更多學習空間與努力的方向。或者,通識或系選修可以開門課來鑽研國際競賽技巧、如何取勝,相信一定也有很多同學會有興趣的。

這次我們北醫三人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條微微透亮的路,如果未來有需要,也願意提供後來有志參加者關於參賽的經驗、準備的建議、如何適應各種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 的頭像
    j

    北醫,舞台,聽選翻思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