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00511

IMG_3453  

醫療跟一般市場不一樣。
醫療照顧費用跟疾病複雜度、嚴重度有關,因病人身體反應又不同,也就是費用高不代表使用更好、更有效率的醫療,當然無法從費用上升看到醫療結果或效率改善。

IMG_3454

同意改善醫療照護品質能降低成本,但未必降低,也不是唯一降低成本著手點,也有可能提高照護成本,例如有病人強調自己VIP身分不斷要求抽痰,結果沒有肺炎變成肺炎。
要解決支出成長問題,並不是只要強調改善醫療結果,例如病人端也要努力。

IMG_3456  

DRG一樣會造成透過篩選病人方式來節省花費的問題,也一樣沒有考慮到醫療提供者對治療該疾病是否具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論點很奇怪...

IMG_3457

作者也確實點出在美國使用的DRG制度沒有依照疾病風險及病人複雜度進行校正

IMG_3458

導讀這裡開始提政策建議了@@
作者的書都是針對美國國內的現況(醫療非常昂貴、等候慢),但是他的書每一本翻譯到台灣來,『剛好』都是我們台灣某基金會兼癌症醫院的大老出版寫導讀(一種壟斷的概念),醫療管理決策者拿這類的書來「革命」台灣的醫療(醫療非常便宜、等候快),甚至導讀者在書中(看完一本書後,沒有經過大型討論)直接提出醫療政策建議,結果當然是造就越來越欺壓台灣醫護人員的制度產生

建議在以後遇到政策建議時,如果裡面有『建立評量策略』裡的『評量』全腦補換成『稽查』,就知道政府機關、民間醫改團體多想便宜行事了,本來『責任在你的稽查』(調查實際運作實況)被巧妙的掉包成『我要提供資料證明』以通過評量,於是便多了很多文書紀錄與證明作業,造就了虛耗資源與人力的醫院評鑑。

IMG_3459  

醫療管理決策者看了書卻很自然地忽視但書(鬼遮眼?),只拿他們想要的部分,出來說:『你看吧!國外的專家都這麼寫/都在羨慕全民健保/都在推DRG』,他們看到一些可能讓謀利者鑽的漏洞,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路封起來、不斷壓低藥價,而不去做本該由他們思考的如何讓政策更完備,把責任丟到醫護、藥事人員身上,例如:沒有設立『合理量管控程式』,超過『合理』用量,賠錢刪醫護的錢;沒有設立監督藥廠/儀器商/醫院之間買賣的機制,沒有增加稽查,直接『公道藥價差』把路都鎖死,省去自己稽查的麻煩;沒有『設計避免處方籤重複領藥的程式』,抓到重複領藥罰藥師的錢

IMG_3460  

其實硬要說全民健保是台灣的奇蹟也沒錯,的確使得人人有醫看,可以說是台灣的偉大工程:台灣的橫貫公路、金字塔、萬里長城、帕德嫩神廟、巴比倫空中花園,或許人類歷史上所有偉大的成就都與奴隸制度拖不了關係,當你不自覺驚嘆『他們是怎麼建造健保制度的?』『就把醫護人員當奴隸送去受苦做到死然後不要鳥他們就大功告成了阿!』當你不在乎特定族群的人的死活,基本上就什麼事都做得到啦!你手上便利的手機平板,還不就是負責生產的工廠,把員工逼到跑去跳樓的成果。(想看同場加映可以搜尋Louis C.K. - 當然,但或許 (中文字幕))覺得台灣醫療方便的人們,你們其實是有選擇的,你們可以節省醫療資源然後對彼此友善一點,或者是讓遠方的一群人過著地獄般的生活,只為了讓你能在接受完禮遇的醫療後回過頭再酸醫護人員一句

IMG_3462

不用寫一本書來解開這個謎,我可以馬上回答為什麼,因為從市場機制來講醫療,本質上就錯了

IMG_3463

我們醫生之間已經被制度弄到太競爭化了,我覺得不能再提倡競爭,要和諧、要團結,團結真有力。我高中不是資優班,但也很清楚資優班的老師都叮嚀同學是一起往前走,而不是踩著別人往前走,不可以留一手,這讓每個人進步更快、勝過獨自摸索。大家常常說,看看牙醫師公會多團結互助,大家看到一定的合理量就不看了,留給別人

IMG_3464  

光是美國各地區的健康照護品質與費用就有很大的差異,而且找不到科學上的根據,美國跟台灣的差異更不容忽視,怎麼會說一本書就可以決定台灣醫療政策的未來
如何去定義應該有的照護品質,來跟實際上達成的比較? 不太可能去定義重症病人出ICU/出院會是什麼樣子吧

 

IMG_3466

美國民眾希望醫療降低價格,所以採用增加醫療體系的競爭,期望能促進品質提升並降低價格,但是醫療不是你消費多少我給你多少,也有很多市場買賣、宣傳行為在醫療是看不到的,而且本質定價上就有問題,例如定價便宜的身體理學檢查+經驗往往是最有價值的第一線檢查,疾病嚴重度變化與病人個體反應好壞不一樣都是未知無法一言以蔽之地定義
以前聽老師說過,健保支付價錢的制訂,是以前在公立醫院工作的一些長輩醫師一起訂的,公立醫院土地、水電、人事都是公家的,所以當時沒有算進成本,很多定價都沒有改變一直用到現在,但私立財團醫院越來越多甚至到現在大多以私立為主,沿用這些支付標準合理嗎?私立沒有公立有政府補助或幫忙負擔成本、土地、水電,甚至人事。以前就是賠本做,因為還有藥價差來填補虧損,所以沒有人反映這樣的定價會賠本,但在藥價差被訂死,不是增加稽查,而是便宜行事直接限制藥價差%數,甚至還拿日本更低的藥價差來要求再壓低,賠本生意反映的就是越來越廉價的成本,把健康都省掉了,以及利用醫護人員的愛心使命感進行對醫護人員的剝削
再來,台灣醫療價格已經很低,再降低價格根本已經不是台灣民眾現在最渴望的事,為什麼還要一直增加醫療體系的競爭?壓低價格?政治考量怕選民杯葛不敢提高保費、不敢提高醫藥定價?

IMG_3467

美國醫療高費用,我同意
低品質? 我怎麼沒看到,不管從到美國實習的見聞、從全球醫療排名、從美國醫學成就、從美劇(XD)都看的到美國醫療品質非常優秀之令人羨慕阿.....難道這是作者為賦新愁強作詞??
美國醫療體系沒有人感到滿意應該是費用高、等候時間長、耳聞返台病患提過醫生比較兇的問題,跟品質扯上邊?誰能給我個解釋?

作者確實點出醫療提供者的收入被壓縮、專業判斷受到藐視、官僚制度與書面作業加重日常工作

IMG_3468IMG_3469

作者確實點出以較低價格來控制藥價、鼓勵使用學名藥或由政府提供全民健保(單一保險人制度)都是不靈光、不夠周延完整而且會產生新問題的方法(注意喔!健保不是像台灣官員所說在國外眼裡是被譽為世界最好的制度,而是不靈光!!),書中其實也稍有討論到為什麼其他先進國家放棄採用單一保險人制度,為什麼我們的政府看不到呢

IMG_3470  

競爭刺激新產品的使用,但醫療和電腦業等等市場不一樣,新產品要經過很長的研發、好幾個階段的人體實驗、核可到上市的過程,專利會非常貴才會回本,所以廠商也會賣得非常貴,而且並不是每個人有錢都會購買最新產品,是需要該治療的人才會用到,並無法以量制價、或壓低價格。所以說,醫療新產品帶來的品質提升並不會帶來治療成本下降,反而是上升,跟賣商品不一樣,所以不該再用一般市場機制來舉例

IMG_3472

書中不斷跳針式地提到『以價值為基礎的競爭』。但覺「理論空泛缺乏支持」
作者確實也點出目前的醫療照護體系,都在做錯誤的追逐,例如:議價能力及轉移成本 ->都屬於零和競爭、不會創造價值 (但作者對價值的定義:是每花一塊錢所獲得的健康結果。是我們大部分人認同的嗎?從事醫療的人員會同意每一塊錢能得到什麼健康結果的說法嗎?只有商人會用這種想法) 
我自己進臨床後,自認中心目標就一直是如何改善自己的照護品質、帶給病人的價值,對於支付費用什麼錢的事反而都不懂,因為學校都不告訴我們,這些都靠有心的錢被慢慢分享給我們

IMG_3473

同意我們要看成果而不是實證醫學,但我解讀出的東西是這樣:不能因為追求實證醫學就說很多前輩靠經驗證明有效的治療方式是不該執行、或不該說因為沒有evidence-base所以不能列入guideline,這樣經驗傳承太受限制了,應該列入guideline參考,或那樣做並不違反醫療常規
同意保持健康比治療疾病花費更少,但政府並沒有針對促進健康、或在預防層面努力的醫療行為給予給付或獎勵

IMG_3475  

醫療糾紛、訴訟增多,甚至醫糾法要通過的話,更不用談減少費用提升品質,因為防衛性醫療會非常花成本的
還有台灣民眾的心理,因為醫療廉價所以會要求要做某些檢查或用某些藥,濫用救護車、急診資源,這些政府都沒有想辦法解決,而是有發生濫用的情況就刪醫護的錢,把責任丟到醫護、藥事人員身上
作者確實點出醫生護士要花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時間在文書作業上,不能好好看病人,這數字高得嚇人,都該換算在成本裡面,要減少成本,也要減少無謂的醫療評鑑資料、中文化
病歷中文化若通過,將是使這高的嚇人的數字再往上攀升,光是現在就有病人無理取鬧想報復醫生就要求申請一份全部翻成中文的病例,讓醫護人員很頭痛

IMG_3478  

雖然醫療的轉介確實是根據醫生自己的人際關係,但本來就是病人相信名醫掛帥,病人看病一定找名醫,名醫轉介的醫生一定也是名醫,普通醫師轉介的醫生一定也要查一下是不是名醫,就算公布醫師治療成果資訊,民眾也還是看口碑、看鄉民版友推薦比較看得懂,所以政府不要去努力搞什麼推行公布醫師治療成果資訊了拜託!
很多民眾對醫療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造成很多問題,我覺得醫療要納入義務教育,邀請醫生來學校上課,而且這是在做提升健康、預防層面的事,所以應該有給付或獎勵

IMG_3479  

目前醫療是不允許廣告的,那要如何公平地散播成果的資料? 還沒有許多成果的醫生是不是更被打壓沒有成長的機會? 
要是政府強推公布醫師醫療成果資訊,在收集醫療成果的資訊上面,一定又會花大筆的時間、管理成本,讓臨床人員更疲憊,我們要的就只是單純的幫助病人

IMG_3480  

從台灣健保經驗就已經知道,病人總是無止境地要求更多的照護,所以病人的選擇受到嚴格控制的確是有必要的,這裡『選擇』不是指治療方式的選擇,而是指例如到處shopping式的看醫生的習慣、自己說要拿什麼藥什麼藥

IMG_3481

很少民眾以自身的教育程度能到瞭解醫學實證資料的程度,當醫師告知不同治療方式的選擇,病人也很少知道怎麼去比較去衡量選擇不同治療方式的差異,所以我覺得醫療要納入義務教育,邀請醫生來學校上課,而且這是在做提升健康、預防層面的事,所以應該有給付或獎勵

IMG_3482

明顯可以降低住院機率的藥物,也就是原廠藥,有evidence-base,新藥好藥,因為健保壓低藥價、限制藥價差,已經漸漸不會進來台灣了

IMG_3483  

 

醫療上的創新,看不到立即短效的節省費用,所以在節省費用的指導原則下,醫療不可能創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 的頭像
    j

    北醫,舞台,聽選翻思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